组织建设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组织建设

【优秀党支部书记工作案例】中医与英语的交融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党支部 李晓莉

作者:   来源:  时间:2018-10-22

  事例

  学好中医,学好英语,做好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8年,人文学院党委同国家汉办中医药文化基地联合组织举办了首次“中医与英语的交融——英语教师体验中医及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交流沙龙”。

  

*党支部支委教师党员(左一)主持沙龙交流活动

  一线英语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与中医药文化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了解了在中医药文化基地举办的各类国际中医药传播交流的相关活动,交流分享面临的各类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在中医药国际翻译传播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翻译实践的观点,启发了各位教师,结合外语教学和中医翻译的实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学校学科建设、中医药国际传播交流事业建言献策。此次活动不仅有党员骨干教师、中医药英语学科团队成员参加,也有民盟、群众教师积极参与,团结了最广泛的教师队伍,获得了参与活动教师的一致好评。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做法

  如何有效地用英语对中医文化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英语教师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立德树人,将语言优势结合中医药特色,增强中医药学子的国际交流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充分依托其主流优势学科及双一流大学的优势,发挥英语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实践、组织中医体验交流、开展翻译实务实践,用多种形式大力推进中医与英语的交融,不仅培养复合型学生人才,也要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用实际行动为学校中医国际化事业服务。

  大力培养中医+英语复合型人才

  随着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发表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有关引进中医药项目合同的签署,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化之路正越走越宽。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离不开语言这一最基本的工具,因而离不开中医学知识丰富、外语水平优秀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的培养。

  

*中医专业学生介绍中医穴位自我保健  

  至2018年,人文学院已招收了4届中医药英语学科研究生,见证了10届英语(医学)学生的顺利毕业,培养了一批批既懂中医、又能懂英语的新时代中医药英语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鼓励与支持,也离不开具有高业务水平的师资队伍的建立和基层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之外,骨干党员还作为特邀教师,承担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医药学)培训任务十余人次,参与京交会中医药模块交流,并多次承担北京市中医对外交流中心的医务人员培训任务。

  组织中医体验交流

  英语教师体验中医及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交流沙龙是学院党委组织的党员项目化活动之一,也是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与中医国际化传播交流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对中医的近距离切身体验,英语教师能够更加体会到中医学宝库的博大精深,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理解中医的优势特色,了解中医药国际化

  

  *参与交流体验活动的全体人员合影

  传播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更加深入地跟中医国际交流传播开展合作,为中医国家化交流和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翻译实务实践

  在党支部党员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英语教师积极参与中医药专业的各项翻译实务工作,包括国际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中医经典选读》翻译工作;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英语》编写工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中医文化关键词》编译工作等。

  除翻译实践外,学科团队还作为翻译人员,圆满完成学校举办的中医国际教育大学、医学气功国际学术交流大会的口笔译工作,获得一致好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医药外语研究生也作为骨干志愿者,分批多次到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中医中心提供涉外服务工作,直接参与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事务。

  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和英语手拉手,我们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用实际行动贯彻执行新时代中医药国际化传播交流的新理念。